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光伏行业,整个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光伏的前景开始被各方看好,资本开始大规模涌入这一行业。
一系列针对光伏行业的救市政策已经出台: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忙着制定发展规划和装机目标,工信部和科技部光伏下乡、金太阳工程双管齐下,商务部积极应对欧美双反调查,住建部和财政部对屋顶集成项目给予财政补助,而工信部起草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也有望于近日通过讨论。去年,英利集团全年光伏组件出货量(销售量)同比增长40%,超过2200兆瓦,跃居全球第一。
在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员工老徐眼里,2012年的零年终奖让他既失望又无奈。被誉为太阳神的尚德集团曾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骄傲。经历了行业洗牌的光伏企业,能否在2013年迎来春天?众多像老徐一样的光伏业员工们,明年的红包能不能厚些?。裁员、降薪、停产、退市,接连不断的负面字眼笼罩在整个行业上空。然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外部贸易环境的不断恶化,终于让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光伏行业尝到了野蛮增长的苦果。
这个离太阳最近的行业曾凭借新能源高科技概念,吸引了大批企业一拥而上,产能不断扩张,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公司去年的日子太惨了。可悲的是,从江西的光伏大跃进到工信部的光伏下乡,再到如今的海南光伏岛,都是清一色拍脑袋决策、想当然行事,仍然试图用行政意志来代替经济规律左右行业发展。
它们的经验是,更多出台普适性鼓励行业发展的政策,而非由地方政府支持本地企业,并且重视产业政策不妨碍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笔者还清楚记得,前两年海南也曾热火朝天地打造国际旅游岛,但三亚等地的宰客风波令其成为海内外游客闻之色变的宰客岛。就我国来看,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也存在电网建设薄弱、电力无法就地消纳等问题,西部戈壁、荒漠集中的青海、新疆等地如此,而海南作为一个电网系统相对封闭运行的海岛,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以昔年国际旅游岛宰客的狠辣手段,安知今后的光伏岛就不会也是一个坑你没商量的陷阱?。
摘要:就我国来看,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也存在电网建设薄弱、电力无法就地消纳等问题,西部戈壁、荒漠集中的青海、新疆等地如此,而海南作为一个电网系统相对封闭运行的海岛,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殷坚未远,海南这回又要摇身一变为光伏业的新大陆,笔者还要提醒那些喜出望外的光伏企业,警惕遍地阳光背后请君入瓮的把戏。
尽管笔者不知道这个《建议》的提案人是否为光伏从业者,但到处阳光到处电的提法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岛内大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还停留在农渔业,三亚、海口等城市则主要依赖旅游业和房地产开发,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用电量常年在全国各省市中垫底。今年省市两会期间,位于我国南部边陲的海南岛吸引了国内光伏企业的目光,却并非因为隆冬时节里那椰林树影、水清沙白的热带风情,而是来自致公党海南省委关于将海南打造成光伏岛的提议。无论从哪一方面衡量,海南都不是投建光伏电站的天堂。
按照2012年汉能和海南省政府的协议,5年内将投资500亿元,建设汉能的光伏产业集团总部基地、2GW产业集团、研发中心,以及新能源学院、低碳旅游地产等关联产业,据称在2014年有望打造为销售收入600亿元、市值超3000亿元的上市企业。去过海南的人对于当地常年的艳阳天都曾羡慕嫉妒恨,这个岛屿也的确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与西北、西南地区长期以来西电东送的定位不同,海南基本上还属于单纯的受电地区。对于光伏组件企业和电站运营商而言,从降低风险和收益最大化考虑,当然会首选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并网容易、对于较高电价具备承受能力的地区。
即便勉强实现与大陆的联网运行,还不存在向岛外大规模输配电的能力。尽管如此,目前海南的电网架构基本以满足岛内居民和部分厂企自用为主,部分电力缺口还需大陆通过海缆输往岛内。
到2012年才基本实现户户通电的目标。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截至2011年,海南全省的GDP刚刚超过2500亿元,仅高于西藏、宁夏和青海,在全国的排名尚处于倒数行列。
它们的经验是,更多出台普适性鼓励行业发展的政策,而非由地方政府支持本地企业,并且重视产业政策不妨碍经济规律发挥作用。时值全国光伏行业哀鸿遍野之际,此言一出犹如南疆的暖风轻拂,不由得令国内一众光伏企业心旌摇曳、浮想联翩。同属南方电网的经营区域,但海南的电网建设与海峡对面的广东不可同日而语,直到2009年才通过3根海缆实现与大陆电网的联网,终结近百年的电力孤岛历史。目前在海南实现大手笔投资的,首推李河君的汉能控股。在那些中国光伏最疯狂的年代,地方政府不仅提供廉价贷款、廉价土地和电力,还帮助企业招工,建设基础设施,甚至还有地方赠送当地房产给光伏投资者一句话,政府出钱出地出人,企业只管上项目。天真的到处阳光到处电不得不说,致公党海南省委的《建议》的确看起来很美。
其他企业嘛,建议就不要再过去给光伏岛贴金放卫星了。至于光伏发电高度的清洁性,对当地环境保护有利、化解能源瓶颈制约等等理由,也不无道理。
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光伏发电短期内尚无法实现平价上网。多么熟悉的语调,似曾相识的场景。
在内地已经被揭批得体无完肤的这套光伏发展体制,竟然还被海南奉为打造光伏岛的不二法门。日本、韩国等邻国也都曾举政府之力扶持某个产业,却很少陷入如今中国光伏业遭遇的困境。
但《建议》中称凡是能安装太阳能电池的地方就能实现到处阳光到处电的目标,海南全面打造光伏岛的时机已成熟。其实,正如笔者在此前文章里曾经指出的,西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的政绩,往往罔顾自身条件或能力,不惜上演请君入瓮的把戏,游说光伏企业前来投资电站项目。而在上个月发布的光伏新政中,国务院又首次明确了光伏电站可分区域确定上网标杆电价。一旦项目落地,许诺的种种优惠却常常难以兑现,后期配套工作也跟不上,最后留下企业无奈站岗。
很难想象,如果海南全岛光伏电站遍地开花,当地打算如何实现这些电力的并网和消纳?如果当地消纳不了,又该如何输出岛外?光伏岛会否成为不折不扣的窝电岛?制约海南光伏产业发展的另一个软肋还在于上网电价。无论是资金支持还是人才培育,核心是为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市场,而不是大包大揽、拔苗助长。
如果还有对于此种套路怦然心动、打算向光伏岛投怀送抱的企业,不妨看看眼下的尚德、赛维,再三思而后行。时至今日,海南的软硬件建设与其曾对外标榜的中国马尔代夫依然相去甚远,所谓国际旅游岛更是沦为笑柄。
光伏岛:现代版的请君入瓮?或许作为提案人的致公党海南省委也觉得海南的现状与打造光伏岛尚有差距,但《建议》认为首要原因是当地政府认识不足、扶持不够,为此大声疾呼政府应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政策上的支持。可悲的是,从江西的光伏大跃进到工信部的光伏下乡,再到如今的海南光伏岛,都是清一色拍脑袋决策、想当然行事,仍然试图用行政意志来代替经济规律左右行业发展。
若是果真如此,光是这个2GW的项目就足够海南消受好一阵了。青海、新疆等地大批光伏电站常年晒太阳的尴尬,难保就不会在海南重演同时,电站建设回收期间过长,对深陷财务危机的企业是一个考验。现在的光伏发展模式就是在重蹈覆辙,通过内部消化,一部分大型企业得到短暂的喘息机会,然而后续国家资金补贴漏洞、并网压力等问题势必矛盾突出。
摘要:终端市场是行业自己来创造的,不是国家给规划的,国家的规划仅停留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现在光伏行业盼望暴发,却也盼望国家大力扶持,这是相互矛盾的事情,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试问光伏行业,你的发电具备竞争成本吗,如果具备为何每年需要国家上百亿元的补贴?此刻,光伏行业急需要国家扶持,这种扶持不是大面积创造市场,而是理顺市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结果如何呢?结果中国的确将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了经济持续增长,遗憾的是过度的刺激使得物价飞涨,房地产泡沫出现,高铁票价与老百姓实际收入水平严重不符,这就是饮鸩止渴。2013年,泡沫有可能掩盖真相!2013年,民间资本依然对光伏望而却步。
随着意大利、德国等老牌光伏大国的陨落,中国在未来3~5年当之无愧成为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光伏装机容量飞速上升,相应的配套措施却出台缓慢,民众认知度渺小,企业装机意愿也小,可以说至少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哪个企业会处于节电因素而安装光伏系统,这是行业迟迟不能市场化最大的障碍。